日子一天天地暖和起來,已經發出來的玫瑰花芽這時也展開一片葉子,黃綠色、深綠色、深咖啡色的葉子,光澤亮麗的葉子。沒想到就連葉子也各異其趣,不禁產生些許感動。時序來到下旬,早開的蔓性玫瑰和古典玫瑰等等,一個個開始開花。
《施肥》
冬天施加的是經過長時間才會發揮效果的緩效肥,這個月不同了,必須馬上失加速效肥。繼3月的出芽施肥之後,再在植株周圍灑肥料並埋入土中。
不過,這個作業只能做到中旬,等到花蕾開始著色之後,直到花開完為止都不能再加任何肥料。因為開花期間施肥的話,會造成玫瑰花的肥料過多,無法開出美麗的花,這個月不能施加緩效肥。
《澆水》
持續生長中的玫瑰花需要大量的水,因此一定要充分澆水,以2天澆一大桶為標準,一面觀察土乾燥的情形,一面澆水。
《除芽》
繼前一個月之後,持續進行除芽的工作。隨著枝條的伸展擴張,植株互相交錯會導致通風不佳,照不到陽光變得很弱的枝條最好間拔除掉。
從枝條上直接展開葉子,不會繼續生長的芽稱為「出開芽」,由於會造成枝條相互交錯,必須先處理。
《盲枝的處理》
這個時期枝條越深越長,花蕾也陸續出現。其中也有只長枝條不長花蕾的(稱為盲枝)。
如果枝本身貧弱的話,直接剪掉即可;如果長得又粗又狀的話,先剪掉枝條前端,以利下面的芽容易發出。剪的時候帶2~3片葉子,從5片葉的正上方位置下剪。
《摘蕾》
HT要的是那一朵美麗的大花,因此必須進行摘蕾。如果一根花枝上長好幾個花蕾,將側蕾除掉,讓養分集中到一個花蕾上。摘除的時機最好是在側蕾還只是紅豆般大小時。
叢開、古典、英國玫瑰都不需要摘蕾。
《除去砧芽》
這個時期會長出很多砧芽。
玫瑰花的苗木通常是以芽接的方式,將其他品種的芽接在野玫瑰的砧木上培育的。因為也玫瑰的生長力非常旺盛,因此借助其力量繁殖。
該芽接砧木本身萌芽的也玫瑰芽,多半也是生長力旺盛會迅速長大,這個芽稱為砧芽。如果放置不處理,芽接繁殖的品種會長得很差,反而成為也玫瑰的植株。
因此一旦發現砧芽的蹤影,必須立刻除掉。砧木的葉子顏色很淡,葉形較小,通常長著7~9片小葉,很容易和長3~5片葉的HT等品種分辨。
不過,大部分古典玫瑰葉子也是長7~9片,葉色和葉形也非常類似,必須特別注意。
《噴灑藥劑》
4月是病蟲害的侵害急訴擴大的時期。不要等到發生再急忙處理,最重要的是每星期1次的預防噴灑。
不可等到開花期間再噴灑藥劑,一定要在4月份裡確實地噴灑防除。
《新苗的種植》
苗株的購買
從4月開始到6月上旬是新苗上市的時間,趁早購買種植才能得到好結果。
種在塑膠盆裡的新苗,宜挑選砧木結實、粗又紮實的。
纏繞在嫁接處上的塑膠布,可以暫時原封不動,不過2~3個月以後一定要拆掉。
如果苗還很小,代表隱藏在塑膠盆裡的根還沒完全長好。不妨稍微等一下,等到可以看到花蕾時再種植。
如果苗盆底部鑽出白色的根,表示一切沒問題,可以移植。但種植時不要將盆土鬆開,以免傷害細根。
新苗可能是在前一年的7~9月利用芽接繁殖的,或者12~1月經過壓條繁殖的。和大苗比起來,因為成活的時間比較短,因此處理時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。
種植的步驟
挖一個比種植大苗時小的坑,直徑深度都是40cm左右。放入1小水桶的堆肥(乾牛糞、腐葉土、樹皮木屑等)和有機肥(骨粉、油柏、草木灰等),將挖起來的土鏟回一半量,和肥料充分攪拌均勻。
接著再放入3鏟左右先前挖起的土,輕輕推讓中心隆高。將塑膠苗盆裡的苗連土拔起,不要鬆開根團,直接輕輕放入洞裡面。
種的時候要特別注意,苗木的芽接處必須與地表齊高。待確實種好之後,再將挖起來的土重新填回去,用手壓一壓。
種好之後,不要忘記澆滿滿一大桶的水。水滲入土裡,導致土下沉的話,再加一次土。
有時苗木被風吹得東倒西歪,芽接處露出地面會影響生長,因此種好之後一定要設立支柱,並且掛上標示品種名稱的標籤。
種植2棵以上的苗木時,考慮到植株長大的狀況,苗與苗間最好間隔80cm以上。種植蔓性玫瑰或是將來會長得很大的古典玫瑰時,植株的間距必須更寬廣才行。
春天的花蕾全部摘除
剛種好的新苗,有時會長出小小的花蕾,最好從芽的前端五片葉的上方處剪斷。
隨著樹苗的成長,陸續長出許多花蕾,不過全部都摘掉,不要讓花開,專心把樹養大最重要。等待秋季開花才是上上之策。
如果無論如何都想馬上看到開花的話,趁著開花前,早一點剪下來當切花,儘可能減輕樹的負擔。
澆水
連續晴天的話,每3天澆1次,每1棵澆1整水桶的水。
施肥
芽開始活動之後,每星期1次,每1棵施加2~3L稀釋2000倍的花寶液肥。
以上內容轉載自園藝世界出版社‧高木絢子著﹝玫瑰花﹞。
留言列表